『这就是你期待的十七岁吗?』
我站在浴室的镜子前发问,镜中人领口歪斜,和折木奉太郎的慵懒不同,与有马公生的破碎感亦不相似。
深夜总适合说些清醒时羞于启齿的话:我依旧害怕变成齿轮,恐惧被驯化成稳定系统里一个温顺的变量——这种恐惧遵循某种周期函数:月考前达到波峰,寒暑假滑向波谷,在每周一大课间的升旗仪式上完成相位重置。
从2019年到2025年,六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但似乎远不如2013年到2019年迎来的技术革新浪潮猛烈。曲面屏还是六年前弧度、4G信号依然占据主导(我的手机甚至压根不支持5G)、流媒体平台也仍未突破4K画质(码率还有所下降)。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感知到我们小学时为了凑够六百字的作文作业在作文网站上熬夜扒素材的日子已经彻底成为过去,毕竟现在的孩子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用大语言模型完成洗稿造假。
说真的,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回到21世纪10年代末,那段还未曾被虚伪裹挟的往日。
朋友们开始用『通透』形容我,可我分明感到自己在信息洪流中愈发笨拙:当Cortana、NewBing和Copilot成为时代的眼泪,当DeepSeek比我更擅长引用福柯与齐泽克,当虚拟偶像的一声叹息比真人更让观众共情,当同龄人开始用算法在UGC平台精准收割流量… 我按下删除键的速度已经追赶不上数据诞生的频率了——这种『通透』也就变得更像是对无能的粉饰。
其二
上周三放学去食堂的路上看到赤色的夕阳与蓝调时刻撞了个满怀,但等我回到教室拿来相机再次出门时却已经错过了整个黄昏最热烈的时刻。
摄影协会招新时,学弟问我为什么坚持让他关掉手机相机app里的AI优化功能,我说不清。
有件事困扰了我一整年:当烟花第1024次照亮夜空,我们是该举起相机拍摄,然后失去一部分真切的体验感,换来日后可能褪色的凭证;还是放任那个瞬间消散在风里,赌未来自己还能从记忆里打捞出吉光片羽?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其三
上上周的一节物理课上老师提到『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抵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过程』,突然想起年前看到有同学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儿时的玩具时我却对着屏幕怔忡良久,羡慕他们一个地方住了十几年。至于我,十二年间从西三环到北三环的迁徙路上致使我近乎没有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小时候的物件也一个不剩。
然后我理解了为何夏商周时期就有史官持刀刻龟甲,为何先人如此渴望留芳名于青史。如果说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三千年前某个王朝泯灭后所留下的墓志铭,那么我相册里近十万张的照片和每天花费一整个第三晚自习狂甩几千字流水账的日记本又何尝不是我生命文本化的起居注?
刷B站时看到这样一个评论:『假设你能活到90岁,其中四分之一的睡觉时间在做梦,并假设平均睡眠时间7小时,那么把所有你所经历过的现实和梦境以1080P 60帧的影像存储,从出生记录到去世,经过适当压缩,那么总计大小为8.5PB=8700TB。』
当然,我并非真的建议谁花个几百万去购买上千块硬盘。只是…我想,某个失眠的深夜,当我们想起来自小学甚至幼儿园时的某段记忆,可以翻身下床打开NAS或存储池的管理界面,在以年月日为编号的影像存储文件夹里找到当时的录像… 这或许是个奇妙的体验。
So,希望我们都能用光电传感器唱起反抗熵增的高歌,而不是在多年后看着茶汤里的玛德莱娜蛋糕徒增感怀。
但…
尾声
去看了Minecraft电影首映,不自觉地将这部作品和《第九人生》初版剧本放在一起横向比较。
银幕上主角手握『支配之球』跳进矿井传送门,而我那个被黑衣人雪藏起来的史莱姆钥匙扣原本也该成为开启通往方块世界甬道的那间空教室的钥匙。
『事实证明,只要你足够勇敢,就能把现实世界变成你的主世界』,感谢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和Mojang Studios让我看到了我一年前仅仅构思了两幕便胎死腹中的剧本最圆满的模样。
更感谢WoodDesk TV木桌电视台,这个我梦想发源的地方。
…
我还能记起那台2012款MacBook Air的散热出风口六年前暑假在大腿上烫出的红痕——彼时B站互动视频兴起,从怀着满腔热血想要制作一部MC动画但最终遗憾放弃——匮乏的设备条件和编剧素养就注定其无法掀起任何波澜… 到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从一众竞争者中杀出重围…
我原谅了当年那个烂尾的自己。
同年冬天我躲在被窝看《CLANNAD》哭湿枕头,而今重看AfterStory篇却连眼眶发热都需要刻意酝酿。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我们学会了用所谓的分镜意识去解构影片中的情感,却再难任由泪水自由落下。带着一丝对16岁的不舍,我还是来了,身不由己地。我的十七岁没有光玉,更没有超能力。
不过,至少我还拥有四百二十八次日升月落构成的褶绉,拥有此刻笔尖划过纸页时沙沙作响的、渺小但确凿的…
WD
2025.4.4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值此清明佳节,愿诸位在时代的滂沱中,仍葆有撑伞听雨之雅趣。
btw,祝我生日快乐。
手举起来要拍的时候直接拍就好了,如果脑子特别想多看几眼 手大概就不自觉地自己放下了
建议下次把相机绕Z轴旋转180度,正在举起相机记录的我们自己 本身也值得被记录